新課程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探索
- 來源:比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策略探索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08-19 11:16
羅文禮
?。ňd陽中學實驗學校621000)
【摘要】新課改精神的實施和落實,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思路。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地理素質和應用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地理興趣,進一步吃透新教材精神,使地理課堂教學生活化,培養(yǎng)學生地理自主學習能力,最終使地理教學實現(xiàn)更好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策略探索?
中圖分類號:G6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1003-7667(2023)7-009-01
高中地理是普通中學學科: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在素質教育中承擔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地進行改革,是擺在廣大地理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高中地理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如何實施?高中地理教學的改革應采取哪些策略?
一、重新定位師生關系
在新的教育思想支配下,我們應改變過去“教師中心主義” 和“管理中心主義”的傾向,堅持“主體相長”的教育觀:即學生是學習者、教師是研究者。“主體相長”的思想倡導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師生之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例如:我在“中國人口增長”一節(jié)的教學中,采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來突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的高速增長:“中國人口由過去的四萬萬同胞,在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人口再生產后,到目前已突破13 億。其間,從上世紀70 年代以來我國因實行計劃生育還少生了3 億人”。“老師,過去的人為什么生那么多孩子?”“中國那個時代怎么不實行計劃生育”。在過去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就是想到了問題,也因害怕老師批評也不敢說出來。而現(xiàn)在學生已擺脫了這種顧慮,新的師生關系使他們大膽直言,非常有利于教師及時洞察學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決學生思想、能力及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實現(xiàn)師生由行為到心理上的溝通,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系。通過這幾年的課堂實踐,我由衷地感到由于師生的平等交往,已使學生的主體性凸現(xiàn)、個性張揚;已使教師的上課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變?yōu)榕c學生的一種分享和理解。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的首席”;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xiàn)代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涉及教師如何教,其本質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使整個地理課堂煥發(fā)生命力。例如在講“大氣環(huán)境保護”中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酸雨危害及防治時,可利用一組漫畫導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分析這幾種環(huán)境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在實際的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注重學生主體性和個性化的發(fā)展。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去探索,獲取更多知識。因此,地理課堂教學應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室內授課方式,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積極開展實踐式教學,創(chuàng)造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和氛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客觀真實的環(huán)境中,拓寬知識面,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學習、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書本世界是由一系列單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世界,如果老師單純的通過板書講解,學生會感覺到很枯燥無味,失去學習的興趣。而現(xiàn)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xiàn)實有機結合?,F(xiàn)代教育技術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xiàn)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現(xiàn)代媒體技術固然先進,但是在利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時要結合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如有些文字很容易的就可以表達清楚地,我們可以采用板書的形式;而有些比較抽象的和讓其切身體會的,我們可以采用音像的資料或flash 短片的形式展示(例如,關于環(huán)境保護問題時,我們可以利用很多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和音像資料去展示,使學生切實體會到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環(huán)境意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課堂總結激勵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主導著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為此,“教”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才能把提高學生素質落到實處。要著眼于誘導,變“苦學”為“樂學”;著力于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重于疏導,變“難學”為“易學”;著手于指導,變“學會”為“會學”。學法主要采用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和綜合分析法。自主學習已成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首要方式。課前學生自學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和外延,用好學案導學,教師引導學生有效討論,積極展示,高效率學習。探究學習可提升學生能力,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問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要完成這些問題的探究,學生必須經(jīng)過資料準備、分析討論、形成觀點和總結交流的完整過程。探究學習讓學生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并在實踐中感受并體驗知識。合作學習可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通過生生互動,小組合作,最終達到教學目標,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轉變,教師也成為了教學的引導者、教學合作者、知識的建構者。
五、課堂改革應當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地理學科是一門生活的學科,無論是地理現(xiàn)象還是地理知識點,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加學生的感知印象,加深學生的理解效果。在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演示了颶風、干旱、洪澇等不同類型自然災害肆虐的場景,讓學生深深感受到在強大的自然界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和不堪一擊,使學生增強敬畏自然的心理。接下來選擇其中洪澇這一場景類型災害和學生進行分析,洪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現(xiàn)在洪澇災害頻頻發(fā)生,以及結合學生印象中所經(jīng)歷過的抗洪救災活動,既增強了對洪澇災害危害性的認識,同時對其產生的原因也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預防措施。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總之,教學方法的靈活,課堂設計的新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學生在輕松、自由、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獲得技能,得到充分的情感體現(xiàn),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法寶。今后我們教師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地理教學,還地理課堂以“真真切切”!
參考文獻:
[1]孫麗.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