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實施有效積累的基本策略
- 來源:教育教學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小學,語文,策略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4-05-07 11:23
李芳清
(新疆和田地區(qū)皮山縣第二小學 845150)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646(2023)12-0026-02
小學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是文選性質的。其工具和人文因素蘊含于一篇篇優(yōu)美的選文中。從語文教材的編寫體例來看,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是貫通的、是系統(tǒng)的;但從一篇篇具體的課文來看,這些目標又是具體的、零散的。且目標之間關聯(lián)不大。正因為如此,我們常說“數(shù)學教學是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教學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因此,我們必須用“積累”將這一顆顆散亂的珍珠和銀片串并聚集起來,讓它們產生關聯(lián)、相互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新知識體系的不斷建構和認識水平的持續(xù)提升。
1立足課內,夯實有效積累的諸元要素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說到“積累”,我們要從學習語文的目的談起,學習語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語文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小學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是記憶的最佳期,課堂教學是語文積累的基本渠道。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現(xiàn)實學習和長遠發(fā)展的需要,牢固樹立“積累”的思想,要敢于拋棄繁瑣的分析,科學取舍,精簡內容,簡化形式,抓住經典段落,突出文章核心,以讀見悟,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和語言特色,倡導一課一得,得得相聯(lián),實實在在地背誦和訓練,多教真東西,少玩花架子,充分借助小學階段這二三百篇文質兼美的語言范例,實現(xiàn)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語言材料積累,學習方法積累,閱讀能力積累,生活經驗積累和文化修養(yǎng)積累。將這二三百篇文章裝進學生的心里,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厚實、很了不起的積累。
?。卜叛壅n外,拓展有效積累的廣闊天地
課外閱讀是語文積累的廣闊天地。課堂教學只是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一個學生,如果一學期只讀那二三十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它會造成語文學習的“貧血”。因此,認真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那160篇必背的優(yōu)秀詩文和不少于145萬字的課外閱讀總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外閱讀既需要教師的方法指導,更需要教師的方向引領。教師要引領學生由低幼圖畫式閱讀和動漫快餐式閱讀走進真正的、典范的語言文字閱讀。這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我們可以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省下的時間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課外閱讀及指導。每周開設一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實驗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如: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三讀法等,引導學生涉獵中外名著,吟詠古今詩文,在廣泛的課外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去閱讀“生活”這本無字的大書。讓學生關心生活,走進生活,感悟生活,認識生活,從生活中學習書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思想認識水平,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積累。
3培養(yǎng)習慣,建立有效積累的長效機制
從根本上來說,習慣、興趣以及能力是語文學習和積累的支柱。我們既要重視興趣的激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重視積累習慣的養(yǎng)成。課外閱讀將伴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瞬間。如何把學生引領進書的海洋中,從中汲取書的精髓,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至關重要。因為只有習慣了,學生的行為才會是自覺的。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是持續(xù)的。只有培養(yǎng)起了習慣,才能建立起有效積累的長效機制。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種習慣:每天讀書的習慣,要讓學生感到一天不讀書,就像早晨沒刷牙一樣難受;每天讀書不少于一小時的習慣,把它作為一項固定的作業(yè)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讀書時手中有筆、身邊有本的習慣,只要讀書就一手書一手筆;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讀書時圈劃批注摘錄的習慣;讀后與他人進行交流的習慣;經常整理和翻閱記錄本的習慣等等。有研究表明,一種行為持續(xù)重復21天,就可養(yǎng)成一種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關鍵在前三天,決定于三個月,貴在堅持。
?。创罱ㄆ脚_,實現(xiàn)有效積累的多向交流
教師要為學生的積累搭建交流的平臺,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積累興趣,擴大積累的作用,發(fā)現(xiàn)和解決積累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種平臺,從范圍上來說,可以是同學之間、學習小組之間的,也可以是班級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評比交流,還可以是年級組內的擇優(yōu)評展;從內容上來說,可以是摘錄的精美語言和典范的表達方式,也可以是自己總結的積累方法或積累中的心得體會,可以是綜合性的積累,也可以是專項積累;從交流的渠道來看,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間的,可以是紙質的,也可以是網絡的??梢允欠稚⒌?,也可以是集中的。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實現(xiàn)積累資源的共享和學生之間的取長補短,讓學生“日有所進”,不斷豐厚學生的積累,促進學生的共同提高。
5加強運用,促進有效積累的水平攀升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離開運用的積累終究是無水之魚,無根之花。哪怕孩子們讀得再多,寫得再好,如果沒有在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中加以運用,積累再多也是徒勞的。因此,教學中,我十分注重讀寫結合,學用結合。課堂上,有時間我就會抽出幾分鐘時間,對學生已積累的重點詞句進行說話訓練。每周,我都會利用自習課,或專門安排一節(jié)課就之前布置的范圍進行講故事,演講比賽等??谡Z交際,寫作課我更是注重訓練學生將積累的知識加以運用。
積累的目的是為了運用,運用是最好的積累。大量的寫作表達、經常的語言運用,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積累將盡、無話可說的感覺,這種感覺和來自于現(xiàn)實的壓力,會使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已有的語文積累,并將目光逐步投向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從而在更高的層次和領域內擷取自己的積累所需。運用與積累的這對矛盾,會不斷刺激學生向著有效積累的更高水平攀升。而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加強語言運用,不斷打破運用與積累之間的這種平衡,從而促進學生去不斷實現(xiàn)更高層次上的新的積累平衡。
總之,老師要從各種渠道引導學生加強語文實際運用,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文字,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使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擴大學生學習語文的陣地,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與積極性,我們只有“積跬步”,才能“致千里”。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可見,積累不只是一種語文教學的策略,它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教育理念,是一種對學生生命旅程的深情關懷。我們只有把積累做實、做好、做大,才能把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