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權力又遠又近的帽子
- 來源:雜文選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權力,印象,帽子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3-12-28 11:47
歐陽光宇
印象中,帽子離權力又遠又近。
用帽子放錢的乞丐,曾出現在某部外國電影里。用帽子變出白鴿的魔術,最早出現在國外,不知這能否說明,外國的帽子較早脫離權力束縛,能大大咧咧行走江湖,與乞丐、藝人一起流浪。
中國直至近現代,都很少出現用帽子放錢的乞丐,究其原因,或許存在中西方價值取向的差異。雖然外國國王戴的帽子叫王冠,類似中國皇帝頭上的冕,兩者都是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征,但外國的帽子未長時間養(yǎng)在深宮,而是走出宮廷,以千變萬化的款與型,融入民眾的時尚和娛樂生活,既打造紳士淑女的風度與禮儀,又運行至底層,通過帽匠、乞丐,來表達一點兒貧民的自由精神。
中國古代以帽子劃分等級,賦予帽子官本位特征,清代的鐵帽子王,更為爵位打上世襲罔替的烙印,帽子不可能屈尊降貴,降為乞丐跟前用于乞討的器皿。在中國當今社會,起裝飾或實用作用而有形的帽子,基本大眾化了,但國人拜權意識仍濃,貼近權力而無形的帽子,很難讓人割舍,將帽子賤與乞丐為伍,那是對權力的不敬。陪著乞丐一塊數星星或數零錢的不是帽子而是猴子。
“烏紗帽”現雖無形,但趨之者若鶩。“軒冕之志”是中國家長鞭策小孩的勵志用語,“軒”“冕”分指車和帽,通俗說,“軒冕”一詞,很有官居高位的意思,“冕”,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尺。
帽子家族中,有些例外的是斗笠,自古土生土長,十分親民,無官方印痕。不過,好比高官顯貴、平民百姓的配偶,分別被稱作夫人、老婆一樣,斗笠不可能被喚作冠或冕,《釋名》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見古代戴帽子的都是有身份的男子,斗笠只能劃作“庶人巾”中的“巾”,冠冕與斗笠有嚴格的等級區(qū)別。
因國人自古對官帽高看一眼,再說,外國的禮帽剛傳入中國時,是洋貨,僅富人買得起,自然不會流落到乞丐手里。就是現在,禮帽一曰非低檔產品,二曰市場不大,這樣,禮帽流入中國乞丐手中的概率也很小,綜述起來,中國鮮有用帽子放錢的乞丐。
【原載《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