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上好中職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
- 來源:大眾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2-08-21 17:20
摘要:信息技術的更替日新月異,而信息技術課作為所有學科中內容變化最大的學科之一,如何銜接好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內容,結合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在課程大綱新要求、新任務下進行教學,這對中職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信息技術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必須結合中職學校“理論為引導,實踐為根本”的教學模式。
隨著當今社會網(wǎng)絡化、信息化的發(fā)展,中職學校普遍都強調在新生入學第一年就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及其它網(wǎng)絡終端的使用能力。從這一維度上對中職生而言,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對中職學校的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有超過一半的中職學生在初中小學階段,就已經(jīng)有著熟練的電腦操作基礎,對于計算機軟件或硬件有著初步的認識。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授方法進行授課,激發(fā)他們對于未知領域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主動接受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
一、將教學內容進行簡單化處理,強調實用化教學。
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要遵循融會貫通以及循序漸進原則,在了解中職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上對中職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同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生活經(jīng)驗把所教學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于學習到知識。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到教材的更新速度,遠遠跟不上知識的更新速度,所以在這方面也會出現(xiàn)學校實訓設備落后的情況,因此教師要靈活處理好當前書本內容與實際教學知識,以及實訓設備不兼容、不配合之間的問題,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好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要求,推動信息技術實訓課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講授網(wǎng)絡參考模型時,可以通過擊鼓傳花的游戲使他們了解不同主機之間如何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在講授word的模塊的時候可以先拋出課程表、教材目錄等實訓案例,讓同學們先操作,再操作過程中教師給與指導,對共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總結,在提高學生操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遇到問題時的自我思考意識,使學生從實操中獲得成就感,也加深對操作難點的掌握。只要落實好此項標準,就可以使學生極大的提高自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解決了講課死板的問題。
二、充分引入“任務驅動式”教學
任務驅動是教學第一點要求,需要教師建立一個恰當?shù)娜蝿?,對學生建立合適的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要利用任務來進行分析與了解,同時結合教師的教導,使學生和教師能夠同時左手參與任務的分析研究以及如何實現(xiàn)的步驟。舉例:在講解word文檔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拋出一個案例,如計算機購買合同的制作。教師可以先將要求和素材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在了解任務詳情之后,對任務進行實際操作。在案例中融合了對文檔設置修改密碼、字體段落的設置、分欄、符號和日期的插入、文字邊框等等知識點,學生在操作的同時能對多種知識點進行實訓體驗。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個性化指導、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相互配合,相互輔導,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同時也能及有效的將教師解放出來,讓教師針對個別學生的操作情況進行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教學活動方式能夠使任務當中的知識點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操掌握知識要點,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有著更加多元化的處理。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十分特別的一點是相較于其他的理論課,它更加強調實踐性教學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當中,信息技術基礎教學的模式一定是越來越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意識到教師并不是提出制作步驟的人,而是提出問題的人,要求學生自主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來在實際的實踐當中來尋找答案。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欲望來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例如,在講解如何在word當中編輯文字的時候,教師首先第一步是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主觀思考,接下來可以請一名學生來進行實際演示,而教師在這當中發(fā)揮的作用,主要起到總結評價的作用,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引導,這種方式反而有的時候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基礎教學與其他的教學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教師在解決一個任務的時候,往往不只局限于一種方法,而是有非常多種方法,但是只要你掌握一種方法之后,再解決其他問題的時候也往往可以運用,特別是計算思維的意識培養(yǎng),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教師在教學當中的專注度要提高
在目前現(xiàn)狀當中,教師面對的學生主要是新紀元新時代的零零后學生,對于學生的教學方式而已,教師不能搞填鴨式教學或者是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在進行講解知識點的關鍵時刻,教師不能一口氣的,只注重量的積累,而是要注意質量的提高。這樣讓學生在充分吸收了解知識的前提下,也給予學生休息以及反思的時間,避免學生因為過強的學習節(jié)奏來產生對學習的抵觸情緒。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消化,盡可能地使學生在機房里面進行更多的實際操作,而不是只理論了解,通過先操作后答疑的方式讓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個人思維,以及個人情感態(tài)度,關心關愛學生,做好課前問答和課后反思,這樣才能使整個課堂氣氛得到有效地提高,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此項基礎上,對新時代的計算機教師也提出來了更多的要求,在這一點上也要求計算機教師們應該與時俱進,了解行業(yè)發(fā)展情況時時刻刻關注信息技術相關專業(yè)就業(yè)形勢的要求,同時要注意在教學上,了解學生了解學習內容,對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進行不停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提高自我的授課質量,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信息技術課程變?yōu)閺V大學生所熱愛所樂于參與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郭長君. 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淺析[J]. 職業(yè)技術, 2008, 000 (006):30-30.
[2]馮偉乾. 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23):1.
[3]羅文君. 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J]. 教育導刊(上半月), 2010.
作者簡介:毛心瑜(1994—),女,漢族,湖北隨州,助理講師,本科,武漢機電工程學校,教育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