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象山
- 來源:水上運動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象山,寄望,文旅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5-06-27 20:30
文/ 一瓢飲 圖/ 鞍與筆
到象山去,一直是我的寄望。
由遠而近的海的聲音,在海的歌聲里,跨過美麗的象山港大橋,海的味道開始籠罩。當聽覺和嗅覺都被征服,視覺卻不輕易表現(xiàn)它的感嘆,海風于是也掩藏了它的驕傲,帶著些許的不經意,輕輕撩開了美人的面紗……這不僅是地方文旅推宣的廣告詞,亦是游者的切身感受。
時值五月,受象山文旅界朋友邀約,我終于走進象山。
象山位于中國黃金海岸中部,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區(qū),有著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奇特的山海景觀。在延綿不盡的海岸線上,她猶如滔滔東海之波簇擁著的一塊溫潤的碧玉,在海風的吹拂中更顯艷麗和深情。金色的沙灘,秀麗的島嶼、五彩的岸礁、閃爍的漁火,鑲嵌在藍天碧海之中,構成一幅幅美若仙境的畫卷。
翻開世界地圖,象山與世界最佳療養(yǎng)勝地佛羅里達、墨西哥灣、夏威夷四點一線,位于北緯25度到30度之間的黃金線上。無疑,這是一個生態(tài)的天然氧吧,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4700個,達到國家一級旅游區(qū)標準。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徜徉于美麗的海灘上,沐浴在碧波和陽光之中,心曠神怡自是題中應有之義。
而我在象山,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地方,即石浦古城和花岙石林。
先說石浦古城。
去石浦古城那天,陰,下著小雨。當地朋友開車把我們帶到旅游接待中心,請了導游。門票好像沒買(60元),或是記在政府賬上——因為是公務。與其他類似景點一樣,當地居民進出不用買票,憑身份證或是一張什么卡,也許干脆沒那么麻煩,只認個臉熟。
古城不大,一半靠山,一半臨海。一條主街(中街)長不足250米,卻高低曲折,蜿蜒多變,五道封火墻跨街連巷,層層遞進,100余號店鋪,羅列兩旁,山珍海味、錦緞絲綢、南北奇貨、中藥西藥應有盡有,而那些錢莊、當鋪、煙館、妓院雖也敞窗開門,卻僅供參觀,游人只能從那些陳年舊跡中窺探往日的風情。導游告訴我們,象山石浦漁港是中國四大民間漁港之一,元代起,石浦就被稱為“浙洋中路重鎮(zhèn)”。這條街建于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了,除中街外,還有碗行街、福建街和后街,均是石板、石階鋪設,依勢鑲嵌在山坡上,而那些粉墻黛瓦的建筑,則是徽商的聚居地。在中街一個封火墻上,我看到蔡元培先生的一副對聯(lián):一條大街通南北,兩邊小店賣東西。據說,蔡先生曾于1927年元月來石浦游覽。此聯(lián)似俗實妙,可證當年老街景象。
福建街上的兩家旅社最為出名,一個是金山旅社,一個是浦江旅社。1933年,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在國際上獲獎的故事片《漁光曲》的劇組曾在此下榻。這部電影,小時候好像看過,但估計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抵不會知道了。
因為下雨,街上行人不多,不過仍可見一些游客、商人,甚至有身著長衫、頭戴禮帽、腳穿布鞋的人,估計是什么店鋪的伙計或老板。最有趣的是一家古舊書屋門前,墻上掛著一個大算盤,算盤前坐著一位老者,雙手抄進袖口,從頭到腳一律墨黑,紋絲不動,仿佛雕塑一般。老者身前放有桌案,上置文房四寶和一標牌:代寫書信。有好事者上前搭話,老者忽然露出一口白牙,嚇人一跳。
導游帶我們走進一個陳列館,里面展示的是漁民勞作文化,其中一個須鯨頜骨,長4.12米,實屬罕見(此骨由石浦漁民收藏并提供展示)。展館中還有一些表現(xiàn)漁民推輯作業(yè)、岸邊扳罾、撬牡蠣、拾泥螺、耙沙蛤等生活場景的泥塑,以及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一、從古至今的船模,讓人眼界大開。
時間已近中午,雨還在下。朋友帶我們離開古城,去一個村莊里的農家飯店吃飯。店雖小,人卻爆滿,可見生意之好。據說這里的海鮮都是早上,甚至上午才從海里打撈上來的。接下來的事情如你所知,不贅。
再說花岙石林。
最早知道花岙石林是從杭州作家趙健雄先生的博客上,心即向往之。這次去象山前,又上網查了資料,做些功課。
花岙島景區(qū)位于寧波市象山縣南部的三門灣口洋面上,緊貼臺州市,東北距石浦港12海里,西南距臺州市椒江區(qū)13海里,因島上多花多岙得名花岙。這里,早在南北朝時就被道家稱為“南天七十二福地”“海上十洲”之一。唐時即有居民,明洪武間被封禁,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張蒼水在此屯兵抗清,名震朝野。清光緒元年(1875)準令開禁,始有居民遷入。島上山巒疊翠,景色迷人,36岙,108洞,岙岙有“景”,洞洞有“仙”,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尤其以氣勢恢宏的中心式火山巖原生地貌海上石林、神形巨巖大佛頭、五色玲瓏鵝卵石灘、奇特的蜂窩巖、日月并行吞吐洞、仙子洞、千年古樟樁、張蒼水抗清兵營遺址等更具特色,海琢石空、精巧峻險,被譽為“海山仙子國,人間瀛洲城”。
據說島上經常云霧繚繞,如果天氣不好,也難一睹芳容。
朋友給當地旅游部門打電話,回曰天氣尚好,可以登島。
從高塘島鄉(xiāng)穿過三門口跨海大橋,不遠,就到了一個碼頭,原以為要棄車上船,不想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也許是工作日的原因,船上不見什么游人,只有一些漁民,或駕駛農用車,或推著自行車,或挑著擔子。船行間,只見一山高聳,奔突而來——原來,那就是象山。
十幾分鐘后,船靠岸。我們驅車向海上石林景區(qū)前行——其實,來花岙島旅游,主要也是看海上石林。景區(qū)門口的導游牌上介紹:海上石林,為已知世界三大中心式火山原生地貌景觀,處于花岙島東部臨海,由千千萬萬條五邊形、六邊形柱狀節(jié)理的石柱,參差有序的構成長6000米、高30米、面積18萬平方米的石柱壁、石柱瀑、石柱廈、石柱嶼、石柱碑林等景觀群。據專家考證,它是1.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中心式火山巖漿的通道,火山停止噴發(fā)后,巖漿在均勻冷卻和緩慢收縮下產生了垂直裂變,后地殼抬升露出地表,形成壯麗神奇、氣勢恢宏的石林景觀。這種景觀,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科考性,它向世人展示了1.5億年前的火山運動、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地質演變史。
的確,當我們轉過一個山角,站在半山腰俯瞰海面時,只見洶涌的潮水中,那壯麗的景象撲面而來!像山非山,像崖非崖,像礁非礁,像一座座墓碑又非一座座墓碑,一切比喻一切形容詞此時似乎都已消散,只有屏住呼吸,睜大眼睛,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朋友說:快拍照吧!一會兒也許云霧襲來,美景不再。
其實,拍不拍照也無所謂了,就像那些斑斕的鵝卵石一樣,陽光和潮音早已埋在心底。而在上帝的眼里,世界再大也不過是個盆景,這些高高低低的石林,就是盆景里的擺設。
告別的時刻終將來臨,由于時間關系,除游覽了上述石浦古城和花岙石林外,其他景區(qū)景點未能再去。另外,據說近年來象山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迅猛,尤其是海上運動。2024年,象山縣借勢后亞運效應,探索海洋運動新藍海,出臺全省首個休閑船艇管理暫行辦法,破解休閑船艇審批、監(jiān)管難題,引進海洋運動企業(yè)10家,舉辦亞排聯(lián)沙灘排球洲際杯決賽(奧運會資格賽)、全國帆船錦標賽等國家以上重大賽事活動10場,亞帆聯(lián)高水平訓練基地、全國沙灘排球賽事基地等4個高規(guī)格基地落戶象山,海岸賽艇國家隊在象山組建,亞帆中心成為中國寧波一號帆船隊新的母港,新培育海洋運動消費群體萬余人,“海洋運動在象山”品牌持續(xù)打響。
朋友說,象山縣海岸線曲折,島礁眾多,海域遼闊,素有“亞洲第一釣場”美譽的漁山列島是“海釣天堂”,被國家體育局授予“全國海釣競賽基地”稱號。每年的6月,中國象山國際海釣節(jié)都會如期舉行。屆時,來自上海、北京、福建、香港、澳門、臺灣的國內海釣玩家,也有來自韓國、日本等國外的海釣高手云集漁山島一決高下。目前,已形成象山港、亂礁洋等七大海釣區(qū),可進行船釣、拖釣、岸釣、筏釣等多種海釣活動,適合登礁釣的島礁達500多個,全年海釣時間長達10個月,尤其在漁山漁場海域經常能釣到5公斤以上的真鯛。
說起家鄉(xiāng),朋友滔滔不絕。
這,當然可以理解。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
我雖不大會海釣,游泳也只是摟狗刨,更談不上帆板帆船潛水沖浪等更專業(yè)的水上運動,但想想那一望無際的湛藍海洋,都是美事。
何時再訪象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