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優(yōu)勢探究
- 來源:中國教育與教學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文學作品,小學語文,教學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4-06-12 20:53
李元
?。〞x城市星河學校)
【摘要】作為帶領學生了解知識與文化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正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而言,教師應當針對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入一些兒童文學作品開展教學實踐,促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得以充分的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教學效率,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將兒童文學作品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兒童文學作品課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1286-6288 (2024)03-005-01
引言
學階段是兒童的習慣培養(yǎng)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學生有著很強的接受與學習知識的能力。但是受限于年齡的不足,這一階段的孩子們大腦思維能力上的發(fā)育有著明顯的不足,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其對于內容與思想較為含蓄深奧文學作品的理解與感知能力尚不完善,基于此以兒童為主要受眾,淺顯直白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成為了幫助這一階段學生了解世界,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有大量的兒童文學類作品,這些作品的收錄宗旨是在滿足這一階段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需求,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本文將對兒童文學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必要性及優(yōu)勢進行簡單的探究與分析。
一、兒童文學作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ㄒ唬﹥和膶W作品能夠促使學生創(chuàng)造了得到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兒童文學作品開展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內容之間會出現很多方面的不同,甚至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還會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對于小學生而言,兒童文學作品無疑是其更愿意接受知識的一種手段,通過兒童文學作品對小學生進行教學,促使小學生的知識理念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直接影響到小學生而來的發(fā)展。而在這其中,兒童文學作品能對小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十分明顯,通過兒童文學作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fā),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保障下學生的思維得到擴散,進而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造力。
?。ǘ┬蜗笊鷦?,鍛煉學生文學閱讀的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收獲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閱讀,因此閱讀作為自主進行知識獲取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同時也是其必須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閱讀能力的訓練作為教學實踐的重要內容,主動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為了降低學生的閱讀與學習難度,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兒童文學類作品都會與更加貼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并且其中的用語會帶有明顯的生活化口語化特點,以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和閱讀興趣,實現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內容的這一特點,借助教材中與學生生活實際較為貼合的兒童文學作品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進行培養(yǎng)。從而推動學生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為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ㄈ┩膶W作品能夠保持孩子的童真童趣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兒童文學作品開展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學生的童真童趣。兒童文學作品是針對未成年的兒童進行創(chuàng)作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對于小學生而心理認知以及興趣都有很強的針對性,會站在兒童的視角去看待具體的問題。因此,在一些兒童文學作品中能夠看到很多具有童心的時間觀以及兒童眼中的色彩和樂趣,經過成年人的思考進行編寫,大多以邏輯性較強的故事展現給兒童,整個作品內容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說服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兒童文學作品能夠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保留自己的童真童趣。
二、兒童文學作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ㄒ唬┡c現實生活相融
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關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加深學生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和認知,更為準確地理解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要將教育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教育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教會學生如何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才能夠更進一步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從而真正達到審美教育的目標。例如在鑒賞魯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時,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描述的內容以及構建的景象進行聯想,代入到作品角色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深思舊時代老百姓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理解魯迅先生的作品風格,作品價值將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ǘ┲匾晝和膶W作品文體特征以及美學特性的應用
作為教師應當深刻的意識到,兒童文學作品與教材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兒童文學作品自身所帶有的兒童情趣特質,這也是教師在應用兒童文學作品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的特點之一,教師應當緊緊抓住兒童文學作品的文體特征以及美學特性,不僅要重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應當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ㄈh語言文學教學中積極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
指的是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有4 名成員,教師要給各個小組發(fā)放相同任務,讓小組成員經過合作來完成任務,每個小組成員負責不同的部分,從多種渠道收集信息,將信息進行整合以及成員共同討論得出最后結論,在課堂上展示成果。學生考慮問題的思路具有差異性,他們在討論過程中會交換看法,還能從不同角度解讀漢語言文學作品,聆聽他人發(fā)言時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并提出新的思路,學生的審美體驗得以豐富,審美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學段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融入大量簡單易懂,生動直白的兒童文學類作品能夠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得到豐富,有效調動起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借助生動形象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好奇心,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高;寓教于樂,通過更加積極健康的故事情節(jié)與內容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引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曉偉.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體驗性學習[J]. 吉林教育,2018(36):73.
[2]趙凱.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12):78.
[3] 鐘林, 惠源源.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J]. 北方文學,2018(36):184+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