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經(jīng)典十課
- 來源:藝術(shù)啟蒙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guān)鍵字:弦歌,經(jīng)典,演奏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2-09-25 19:56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古琴演奏小講
這首詩是蘇軾為惠崇的畫所作的題畫詩,詩人著重表現(xiàn)自然景物在季節(jié)轉(zhuǎn)換時的特征。搖曳著身姿的桃花枝格外惹人喜愛,在江中嬉戲的鴨子開始傳遞春的信息,剛冒尖的蘆芽和嬉鬧的河豚在蘇軾眼里充滿生機。古琴靈動的聲音與早春之景會碰撞出怎樣奇妙的畫面?請跟隨薄克禮教授和古琴演奏家李麗丹老師,一起走進春的畫卷!
飽受爭議的畫家
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代的孫子,從小刻苦讀書,當他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南宋卻滅亡了。他雖然做不成國君,但在繪畫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提出了兩個重要的理論:一是作畫貴有古意;二是書畫同源。他還寫下“石如飛白木如籀(zhòu),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這首詩強調(diào)了書法和繪畫同根同源的觀點。他不僅提升了文人畫的地位,更促進了書畫的發(fā)展。這位神秘的畫家是誰?掃描二維碼,陳晨老師為你揭開謎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