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繪藍圖
- 來源:汽車導報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企業(yè),汽車,維修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1-05-21 10:18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成都汽車維修界有一家小有名氣的企業(yè)——宏明進口汽車修理廠。這家汽修廠正是黃宗敏1984年從國企出來下海后與兩個朋友一起創(chuàng)辦的。汽修廠最初只有 600多平方米,位于成都府南河邊。府南河又稱錦江,是成都文化的搖籃,“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詩句,即是當時錦江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這里建起了中國西部第一高塔,當年的宏明進口汽車修理廠,就位于這座高塔之下。不久后,修理廠又發(fā)展到府青路和二仙橋兩處,面積增加了10倍,是當時成都地區(qū)最具規(guī)模的汽車修理廠之一。
遙想當年,黃宗敏仍不無自豪:“那時的宏明,維修的車輛占了成都市場的半壁河山,其影響比現(xiàn)在的三和還要大,當時的業(yè)務之好,廠門口不得不常掛‘免戰(zhàn)牌’!”面對如此好的時代機遇,本應一往無前,發(fā)展規(guī)模、擴大再生產,黃宗敏多次在廠務會上提出動議,但股東們卻各有主張,想法很難統(tǒng)一,甚至發(fā)生了“內耗”。黃宗敏說:“面對經營理念上的差異,為了實現(xiàn)夢想,我只好不得已而為之:此路不通,另選它途。”
有人說,沒有成功的企業(yè),只有時代的企業(yè),所謂成功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jié)拍。黃宗敏正是踩著時代的節(jié)拍,畫出了他夢想的藍圖——這張圖上有銷售展廳、維修車間、配件庫房、客戶休息室、休閑區(qū)、員工宿舍、食堂、活動場地和停車場,最后連同整個園區(qū)的綠化布局也一一標出。面對這張藍圖,當時很多人簡直不能想象。有人甚至斷言:“你要是干成了,我手板心煎魚給你吃!”而黃宗敏則選擇過濾掉這些令人泄氣的聲音,堅定地拿著這張圖尋找志同道合能夠攜手共進的人。
1994年夏,黃宗敏與最早支持該藍圖的甘紹津、馬少華、林可師等齊聚成都塔子山公園,大家暢所欲言,給即將成立的新廠起了個寓意深刻的名字——“三和”。
黃宗敏對在場的人說:“做事要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即‘天、地、人’三和,以此倡導員工隊伍共事,‘和氣、和睦、和諧’,也是三和......”甘紹津則補充: “三是對的。它蘊涵了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老子的《道德經》上就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命力無窮......”林可師喜歡畫畫,進一步補充了“三”的現(xiàn)實含義:“三代表紅、黃、藍三原色,只要把三種顏色有機結合,就能營造出五彩繽紛的絢麗色彩,更能彰顯我們的事業(yè)潛力。”
對一個做企業(yè)的人來說,“取廠名”是一件大事:一是要有含義,表達創(chuàng)業(yè)者的意向;二是一經取名,工商注冊后就是招牌,爾后,要做成品牌、名牌,這關系到企業(yè)的一生。三和創(chuàng)始人,在反復斟酌后,就把即將創(chuàng)辦的新廠定為寓意豐富、含義深刻的“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