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對未來世界的速寫畫
-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關鍵字:隔離,投資,潛能 smarty:/if?>
- 發(fā)布時間:2020-03-30 17:39
過去百年歷史上恐怕沒有病毒能夠像“2019新型冠狀病毒”一樣,對人類社會運行形成如此巨大的沖擊。進入3月,疫情在海外快速蔓延,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被迫采取規(guī)??涨暗母綦x和封閉措施,全球經濟活動驟然失速,資本市場爆發(fā)股災。在感慨疫情引發(fā)的混亂之余,我們需要從經濟金融角度來分析一下它的長中短期沖擊。
先討論疫情對長期經濟的影響,這很重要,因為這決定了近期外圍的權益下跌和債市上漲中,長期因素和短期超調,誰是大頭。
目前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是疫情爆發(fā)影響企業(yè)投資活動,從而降低了未來長期的資本存量;對發(fā)達國家貨幣政策空間受限也有討論。
但筆者懷疑另外一些渠道的影響可能更為關鍵。
一是疫情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加速供應鏈的本土化回歸,或者從高效率的中國等國家撤出并分散化配置,這既有經濟考慮,也有政治權衡,總體上對國際分工會造成不利影響。國際分工對于長期經濟增長,相當于一種技術進步或者制度安排,其遭到破壞,必然影響全球長期增長潛力。從這一角度看,疫情沖擊可能與美國的制造業(yè)回歸戰(zhàn)略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有異曲同工之處。
二是從最新各個國家的強力應對看,此次疫情很可能導致一些國家政府部門債臺高筑,并迫使其在疫情結束后節(jié)衣縮食,從而對未來長期經濟增長構成拖累。此外,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巨大投入,也會通過擠壓其他重要領域的投資活動來抑制經濟潛能。
基于這兩方面的沖擊,筆者懷疑本次疫情對經濟的長期影響應該是切實存在的。這也意味著,目前全球市場的估值變遷不完全是短期超調和流動性危機所致,存在一些長期的隱憂。
疫情對中期經濟例如一兩年的影響,核心也是兩點。一是疫情持續(xù)時間足夠長,傷害了企業(yè)的生存。這樣,當疫情結束之后,很難快速組織生產,經濟活動也因此難以恢復。此外,從國際競爭的角度,未來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全球需求逐步恢復,那些對本國企業(yè)保護較好的國家具備優(yōu)勢。二是疫情沖擊金融機構。歷史上,沒有金融機構倒閉的經濟衰退,往往持續(xù)時間較短;而一旦金融機構出了問題,衰退的時間就會顯著拉長。
從這兩點出發(fā),可以很容易知道,財政貨幣政策對疫情控制沒有幫助,但其仍然極其關鍵,例如救助弱勢群體,維持社會穩(wěn)定;救助企業(yè)和金融機構,避免大面積倒閉,保護經濟潛能。目前許多國家都對企業(yè)和金融機構明確表態(tài)支持,總體是比較務實的。
市場對疫情短期影響討論已經很多。全球貿易無疑將斷崖式下滑,投資活動崩塌,居民消費萎縮,存貨去化,經濟活動的深度負增長不可避免。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未來中短期內最樂觀的情況無疑是,各國實施強力手段,保護重要企業(yè)和金融體系健康,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例如隔離舉措見效,經濟和人類活動最終恢復至疫情之前的局面。但疫情通過全球分工、擴張政府債務等渠道對長期經濟的損害是難以彌補的。
結束對實體經濟的分析后,金融市場的分析相對簡單許多。疫情的爆發(fā),引發(fā)社交疏離,經濟活動休克,企業(yè)資金鏈面臨斷裂風險,資產市場爆發(fā)流動性危機。
從目前一系列指標來看,流動性危機似乎有初步緩解。在此背景下,內外權益市場、債券市場有望贏來反彈。部分市場的反彈可能還會很暴力,例如外圍權益市場;部分市場的反彈雖然幅度不大,但相對更確定、更容易抓一些,例如人民幣債券市場。
待到流動性沖擊之后,基本面仍然會主導金融市場的走勢,例如年內需求的下滑是切實的;未來疫情控制或者疫苗出現(xiàn)以后,經濟活動的反彈是可期待的。此外,長期經濟受到的傷害難以避免。這些都可能寫入到各類資產的估值和價格當中。
希望疫情早一些過去。希望經濟和社會活動盡快回歸到正軌上!
智宵
